张虹
摘 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应努力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途径。2015-05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关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步伐,有利于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制造业2025;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1.139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1-0139-01
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因此,要重视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于塑造中国品牌,技术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中,尤其要重视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正确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目标定位
2014-10-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办法》,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根本出发点,职业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职业院校在教育战略制定、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时,必须深入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现状,多方考虑,全面论证,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渐渐构建起同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此外,职业学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增强人才服务制造业的意思,让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基于制造业现状设置相对应的专业。同时,不得忽略新型制造业相关服务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相关专业结构,及时清除市场需求较少的专业。认真分析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掌握制造行业和单位实际最新发展动态,设置新的专业与之相适应,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规划,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职业学校要具备“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真正达到“来既能干”的目标,注重“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满足对接职业标准,职业院校应该采用弹性学制设置课程内容,增加学分制度的灵活性,将“中国制造2025”中的规定落到实处,以此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改革育人模式
职业学校要想与企业更好地对接,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要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等,将企业与职业院校办学优势体现出来,实行“理实一体化”教育方式。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得单方决定,必须双方共同协商。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必须积极扩大校企合作范围。企业虽然有实力实训基地,技术和设备也比较先进,但是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并未意识到专业技能人才能够为公司发展创造效益,同职业院校合作并不是很情愿。职业院校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实习基地和实习经费等很难较好地接轨于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高技能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联合合作,逐步构建起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要以“双赢”为指导思想,积极同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同市场对接,深入培养高级能人才培养,真正实现“学做合一”的目标。面对企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要重视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信息化服务和数字化生产,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现阶段“普教热,职教冷”的形势是长时间形成的。重学术、轻技艺的思想评价有着导向、诊断、甄别、选拔及发展的功能,只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加快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职业学校的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一样,复合型人才逐步成为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首选。现阶段,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即使制定了评价体系,也并不是统一的。基于此,必须立足于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采用“理论+实践”的双向考试模式,以各种诊断、选拔和评价的方法选拔专业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立足于社会和学生反响,科学调整和改正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挑选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政府要将企业、学校和社会协调好,将考评与酬薪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专业技术人才收入的增加,提高红利。如果专业技能人才作出的贡献比较突出,还要考虑晋职、晋升,以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将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职业院校要从产业发展趋势出发,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进产业专业与技术创新。此外,职业院校还要掌握“中国制造2025”引导的产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对专业建设进行优化,积极改革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卫东.制造业强国崛起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日本的经验及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04):161-167.
[2]徐桂庭.“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第四届闵行职教论坛在上海召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3(25):25-33.
[3]丁晓燕,于茜,姜慧琳.中国制造2025中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2015,01(10):162-163.
[4]席东梅.技能大赛衔接中国制造 职业教育支撑“2025”[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22):46-55.
〔编辑:胡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