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到音乐治疗频道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09月18日 18:34

丰子方

音乐不仅能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开心、感动或悲伤,它还可以在我们患病时帮助我们,对我们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对音乐的力量了解得越多,就会发现它有更多的应用。

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叫做音乐治疗师。它最先在欧美兴起,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音乐治疗师,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45个国家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在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形成了一种社会职业。在中国,也有少数机构能提供音乐治疗。

研究发现,音乐疗法确实可以帮助饱受各种困扰——从有学习障碍、精神分裂症到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例如,自闭症儿童在音乐的陪同下,发现社会互动会变得容易;当病人进行脊柱手术时播放音乐,需要较少的麻醉剂。也许最令人震惊的是,早产儿在能听到音乐的环境中成长,体重增加得更快。

科学家从在细胞水平上对大脑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在中风病人的言语测试分数上,都产生同样的结论:音乐不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它在进化上有着显著意义。

音乐改变人脑

关于音乐的力量,也许大家最熟悉的看法是,听莫扎特的音乐(古典音乐)可能对大脑有好处。听古典音乐或任何种类的音乐,在认知上确实有可量化的影响,然而,无论是解谜题,还是体育、绘画等活动,其实对人们的大脑都有影响。那么音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多年来的研究显示,似乎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媲美音乐,能从结构、化学物质上有力地改变着你的大脑。比方说,处于大脑最外层、含有传递信号的神经突触的灰质,以及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胼胝体,在音乐训练后会增厚。又比如说大脑半球后方皱皱的小脑,在人体平衡、运动协调和肌肉活动中至关重要,人喝醉酒时走路晃晃悠悠,就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而研究发现,钢琴家的小脑比普通人的要大。

另外,核磁共振扫描和脑电图记录显示,当人们玩音乐或者只是听音乐时,大脑的每个区域几乎都参与了音乐过程,从顶部到底部,从正面到背面。音乐能参与大脑的许多区域,无论是旧区还是新区,这似乎暗示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音乐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帮助说话

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遭受中风,而言语困难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那些中风后不能说话或者发音有障碍的人,不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沮丧。

早在1940年,治疗师就想到了音乐疗法,用旋律和歌声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说话能力。最初的想法,来自于人们考虑到每一种文化背后,年幼的孩子都是通过学习“妈妈语”(家长与孩子交谈时所用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儿时歌谣,来获得言语技能。种种迹象表明,音乐与说话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

上世纪70年代,神经科学家推断,中风会损害了大脑左半球区域,该区域对语言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是布罗卡区,而借由音乐训练,能使完好的右半球代替左半球的功能,承担说话发音的任务。

自那时以来,无数的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帮助恢复发音。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可能是美国国会女议员加布里埃尔·吉佛兹,2011年她的头部遭到枪击受了重伤,她很幸运地活下来了,却丧失了一些基本能力,之后她用音乐疗法来协助她重获读、写、说的能力。

2008年,科学家研究了54例脑中风患者,发现相比于有声图书,给他们播放音乐录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说话能力。说明了在说话康复上,音乐辅助比语言辅助更好。而且在六个月的治疗后,通过对中风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科学家在患者的多个脑结构中,看到明显的变化。

除此之外,音乐还可以用来帮助那些在陌生地方就会“暂时失语”的人,比如说雷特氏综合症患者,他们会因突发而急促的肌肉抽动,突然出现声音抽动或爆破样发声等失语现象,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因为他们无法表达出来,旁人很难理解他们可能的想法和感受,但音乐治疗师发现,在音乐刺激下,雷特氏综合症患者的脑干明显出现放松或兴奋的反应,从而慢慢恢复语言的能力。

帕金森病人的节奏

帕金森是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带来的问题是静止性颤抖和运动迟缓。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手不住震颤、行走困难的老人家,那他可能就是患了帕金森症。现在某些药物可以帮助病人减少震颤,但在重获行走能力方面,却收效甚微,而音乐治疗在这两方面都获得成效。

科学家表示,用音乐节拍器和打击乐器,可类比于士兵们踩着有节奏的鼓点走路,帕金森病人可以在音乐节奏的帮助下,改善他们的步态,使其可以更容易地学习走路。

此外,在语言表达上,音乐治疗也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例如,给帕金森患者“听觉提示训练”,可大大提高他们的感知和说话能力。

音乐有助于帕金森患者的机制,是在大脑的一个区域被称为伏隔核,这里能释放多巴胺,这种与快感相关的神经递质,它对药物等化学刺激物有响应。

帕金森症的特点是大脑结构之间的连接——基底节和其他区域因缺乏多巴胺而受到损伤。因此,如果音乐可以触发多巴胺的释放,对治疗的确是有帮助的。

痴呆老人的音乐记忆

在老年人的疾病中,没有哪种能比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更孤独了:记忆力丧失,遗忘亲人和自己的身份也渐渐忘记。截止2010年,中国已有超过920万人受到老年痴呆的影响,很多老年人深受其害。

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老年痴呆症的良方,但我们可以需要努力使患者的生活变得不那么艰难。除了药片和营养品,还有音乐也能缓解老年痴呆带来的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某些音乐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最近的神经学研究已经证实了,晚期痴呆症患者,甚至已经记不得他们孩子的名字时,却还可以回忆起童年时期的歌词。

有研究发现,长期提供现场音乐表演,能唤醒养老院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记忆,记起自己的配偶,使他们重新成为亲密的老夫妇,而不只是简单的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关系。在美国一家疗养院里,琼斯·玛丽恩表示,他的丈夫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但在演唱团里唱歌时,他的丈夫脸上就充满微笑,并且能认出妻子。

没有什么东西能像音乐这样能调动我们大脑的全部区域,能唤醒大脑沉睡的神经,帮助我们治疗脑部创伤。音乐,是我们大脑的真正良伴。

拓展阅读

动物们的旋律

人们能创作出各式各样的音乐,或优美或沉郁,或舒缓或昂扬。那么,动物会创作音乐吗?

老鼠:2015年早些时候,《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雄性老鼠会用超声波频率的“歌声”来吸引雌性(频率太高,我们耳朵识别不了)。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雄性啮齿类动物察觉到雌性同类的尿液气味的痕迹后,可能会发出更复杂的“歌声”来吸引这些从未见过的雌性同类。

长臂猿:大多数动物仅是以某种方式发声,但也有动物以一些特定的方式在生活中“歌唱”。长臂猿就是如此,雌性和雄性长臂猿每天早上来通过“对唱”来保卫自己的领土。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了长臂猿妈妈在教它的女儿唱歌,这说明“歌唱”是长臂猿必须学会的一个技能。

鲸鱼:直到1967年,人类还不知道鲸鱼用短句、重复和韵尾,来创造复杂的歌曲。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鲸鱼的歌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的种群之间,歌曲也不一样,这说明鲸鱼有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还可以用鲸鱼的歌声来识别它们的种类。

夜莺:如果要说能产生“真正音乐”的动物,那很可能就是这种鸟了,没有其它别的生物能产生如此独特、甜美的声音作品。鸟类用歌声来保卫领土、吸引配偶、即兴演奏还有炫耀歌技。1924年,一只夜莺自发飞到一场户外演奏会现场,加入到英国大提琴家比阿特丽丝·哈里森演奏中,BBC还录下了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

鹦鹉:这种动物能创造复杂的、有意义的声音。但它们有节奏吗?神经学家阿尼·帕特尔声称只有人类才能保持节奏。但这个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在实验测试中,鹦鹉不仅能保持节奏,还能跟上忽快忽慢的节拍。

记忆 真相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