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文工团的青翠年月
   来源:《广州日报》     2019年04月01日 05:07

在出书了《金陵十三钗》《芳华》等多部著作之后,严歌苓已然成为了国内很多闻名导演追捧的小说作家。小说《芳华》的电影改编,让这位有着丰厚写作经历、文体自成一格的作家又一次走进了群众的视界,并随即引起一阵“文工团”热潮,让广阔影迷团体感受了一把“芳华摇动”。

时隔不久,新华前锋出书公司又推出了严歌苓的另一部佳作《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再忆文工团的青翠年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我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经过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真诚地展现了一个憨厚而聪明的少女的人生遭际:怎样训练都难以“老练”,怎样改造都难以合格,然后只能置身于更艰苦的训练和更严厉的改造。作者在自述中自省,敏锐的感觉与细腻的笔触相辅相成,苦涩的写实与诙谐的自审互相衬托,著作在轻松之中别具深入启人的内力。

严歌苓拿手调查社会百态,她的文字时而让人大笑,时而让人堕入卡夫卡的噩梦里。谈论指出:“这篇小说是歌苓的前期著作,故而没有日后文笔那样纯熟和深入。但因为她是文艺兵身世,对这一体裁有直接经历,所以这本小说显得实在而有代入感。”

严歌苓笔下“补玉”“霜降”“扶桑”“多鹤”“巧巧”等主人公创始了我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其著作无论是关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共同阐释,仍是对社会一般人物、边际人物的关心以及对前史的从头点评,都折射出杂乱的人道、哲思和批评认识。

回想中不断设置悬疑

小说的叙事方法也很有特征,以生命垂危的陶小童的倾诉为最初,情节在现在与曩昔不断交叉。第一人称直叙为主,夹杂着第三人补叙。

在生命垂危之际,文艺女兵陶小童回想起过往。为救她而献身的团支书王掖生、为宣扬队的存在而抛弃出路的刘队长、油腔滑调而又令她心动的徐北方、对她又爱又恨的女班长孙煤……在这个好像人人都忙着扫地、冲厕所、喂猪的宣扬队里,多愁善感的陶小童显得那么异乎寻常。无论怎样训练,她都难以像他人相同“老练”。

所以,她决议把心肠变硬,从曩昔那个怯生生的女孩子,变成一个刚强的女战士。她身上那种方枘圆凿的色彩不知什么时分褪尽了,她变得刚强、固执,有时在她的目光中,人们能发现一星严酷的东西。

直到地震后的泥石流掩埋了她衰弱的身躯,她发现自己总算成为了一个浑身闪着抱负之光、悍然不顾去送命的人。人们把陶小童从泥地里挖出来,抬到医院,她得救了。

躺在病床上,陶小童就像一会儿理解,自己是一个叫“陶小童”的陌生人。但是,为了完成那次不值得的献身,一个正派的武士献身了。陶小童躺在病床上,心里无比懊悔。

作者在描绘对曩昔的回想中不断设置悬疑,当一件事引起读者的爱好,让人想知道接下来究竟发作什么时,作者又画面一转,情节回到当下陶小童被救援的状况。该书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言语,高度精细、不乏诙谐诙谐的风格,尖锐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令人入神。她笔下的美确实是“翻手为凄凉,覆手为富贵”。

书摘一:入伍第一天

入伍头一天,我和他就互相重视起来,这感觉很奥秘。“他叫徐北方。”孙煤告诉我,她的目光有点儿怀疑。现在想起来,她打那时起就开端防范我了。其实那时我才十六岁,欠发育的两条细腿使我显得贼瘦,一点儿看头也没有,却不知是什么吸引得他总朝我入迷。

“徐北方,你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孙煤认识到我和他这种目光交游反而风险,便喊住了他。

他过来了。孙煤正在替我缝领章,这时停下手,对我怒目而视,她的感觉相同奥秘。我几乎不敢相信舞台上又蠢又丑的“胡传魁”,便是这个翩翩人物扮演的。头天晚上胡传魁的扮演者得了急症,他暂时客串,演得还挺像样,只是在与阿庆嫂逗乐时笑得太狂,竟把个大肚子抖掉在台上——因为他瘦,暂时给他揣了个棉花包。

“你的容貌挺逗……”走近还这么瞧我可就不当了,我匆促去看孙煤的眼睛。尽管刚刚共处,我已懂得这双美丽眼睛的阴晴圆缺。

“我来介绍吧!”孙煤急匆匆地插到我和他中心,“她叫陶小童;这位呢,是老兵油子徐北方。来吧,你们握个手!”她把咱们彻底置于她的组织中,就像咱们相识是因为她行了便利。

书摘二:我的姓名

我躺着,遽然感到很饿。这真让我惊喜:一套垂危的脏器竟然还有这样正常的需求。我想去咬头顶上的树叶,它看上去汁水足够。可我够不着,略微动一动,全身七八处伤就一起给我凶猛瞧。我还想喝点儿什么。真烦人,一个快不可了的家伙事儿还挺多。

我要是活活饿死可就惨了。饿死的人都把眼睛睁得老迈,那样形象欠好。我才二十二岁,这个年纪的少女理应有个夸姣的死法。或许的话,周围摆些花。谢天谢地,不要那些永不凋零的塑料花,那莳花能够开到下一个英豪献身的时分。

我的姓名确实不可重量。陶小童?一点儿也不帅。不像其他英豪,光是姓名就能把人镇住。

我长到很大还没有姓名。上小学报名时,阿爷一路上提了几十个方案,都被我否决了,一向讨论到教师面前,仍没有成果。教师催问,阿爷一急,随口说出一个“陶小童”。大约直觉帮了忙,他遽然发现孙女极像瓷娃娃。

回家路上,祖孙俩对这个姓名都不满足,互相怄起气来。早知道就取这样一个拆烂污的姓名,何须绞那么多年脑汁。我其时想,阿爷真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有学问。

阿爷取姓名的方案先于我的出生。早在我待在娘胎里他就开端伤脑筋了。他要取一个见学问、叫得响、写得美,脱俗又不乖僻、简略而又独特、高雅而又憨厚、独出机杼又不见匠心、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姓名。他对自己的才调、学问抱了过大的期望,所以它们不免不让他绝望。

阿爷首要搜刮出一肚子故事来启示创意。娥皇好,女英也好;宣姜美,庄姜也美;夏姬呢,害得三个国家为她开仗。妲己爱看纣王杀人,要不得;褒姒不错,又太乖僻,非关键烽火台才肯笑,把国给搞亡了;阿娇心爱,但千金买得相如赋也没换回宠来,命苦。阿爷说,他仰慕古人取姓名的自由自在,好像越近代,取姓名的套路就越多,左邻右舍,叫阿珍的就不止十个。可太脱俗也不可,总得取个像姓名的姓名吧!阿爷对着一大栈古今中外的姓名茫然了。

……

其实阿爷并不是我的亲祖父。这是我家的一个隐秘,无论是谁触碰到这个隐秘,阿爷都会变得极谦卑。有一次我问:“爸爸姓陶,阿爷为啥不姓陶?”阿奶装聋,阿爷则用很惧怕的姿态盯着她。爸爸与阿爷的联系也很怪,他喜爱翻阿爷的柜子,翻出一块儿刻图章的石头或一只很旧的烟斗,就大获全胜似的对阿爷说:“这个不是你的吧?”阿爷忙栈起笑说:“你拿去吧,拿去吧。”

阿爷 石头 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