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初次治好遗传病患儿,美国医师获得大打破!
   来源:医学界     2019年04月23日 21:06

真的这么奇特?HIV还能看病?

2019年4月18日,尖端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宣布了一篇题为《Lentiviral 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Low-Dose Busulfan in Infants with SCID-X1(慢病毒基因医治联合低剂量白消安医治SCID-X1婴儿)》的研讨,这篇看姓名感觉贼难读的研讨,被外媒报导为“HIV病毒治好了泡泡男孩”。

原文在Nejm官网上的封面

真的这么奇特?HIV还能看病?泡泡男孩又是啥? 咱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泡泡男孩”

“泡泡男孩”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体内免疫系统严峻缺点,因而机体缺少任何抵挡细菌、病毒的才能,需求一辈子日子在无菌的环境中的患儿。

因为他们的无菌需求使得他们不得不日子在无菌通明的塑料阻隔罩中,因而就有了“泡泡”这个称号。

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普·维特尔

那为什么是男孩而不是女孩呢?因为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特征是X染色体上存在缺点;所以只要男孩有或许患病,而女孩只或许是带着者。

这种病的全称为: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点症(SCID-X1)

约占重症联合免疫缺点症(SCID)患者的50%~60%,白细胞介素-2(IL-2)、IL-4、IL-7、IL-9、IL-15受体γ链骤变,从而引发T细胞和天然杀伤(NK)细胞前期分解受阻是导致SCID-X1的主要原因。

假如产前检查未检出SCID-X1,新生儿出世后1个月内即可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严峻缺点,发作严峻的时机性感染。

在前期,医师选用骨髓移植的办法对这一疾病进行医治,可是会呈现少数病例无法选用这一办法医治。比方大卫·菲利普·维特尔这一病例中,患儿移植其姐姐的骨髓后,遭受其姐姐体内带着的休眠病毒的迸发。

无论如何,骨髓移植这一办法是当时适当老练的医治计划。出世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尽早展开骨髓移植医治,已可完成75%~90%的治愈率;乃至孕期内检出胎儿SCID,也可完成子宫内修正。

本次研讨供给的医治计划

为了应对呈现相似大卫移植得到休眠病毒的状况,有人提出用基因疗法医治SCID,即用一种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把一段健康的基因注入体内,让这段基因承担起缺点基因的作业。

NEJM这次刊登的研讨选用的便是这种规划思路。

而所谓的“HIV医治泡泡男孩”中的HIV也在这里上台,因为这项研讨中运用的载体CL20-i4-EF1α-Hγc-OPT的慢病毒骨干是HIV-1,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前期的一切慢病毒载体都是HIV-1或HIV-2,适当于一个容器罢了,但不能说容器医治了这个疾病。因而并不能理解为HIV病毒治好了SCID-X1。

医治“泡泡男孩”的,是载体中的搭载的DNA。

在这项研讨中,研讨人员以为,针对IL2RG基因反常的SCID-X1亚型,可考虑通过慢病毒载体将IL2RG互补DNA转移至骨髓干细胞,并同期给予小剂量、靶向白消安医治,以调理B细胞功用,康复体液免疫。

在过往研讨中,仅给予慢病毒基因疗法仅可以重建T细胞免疫,但对骨髓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改进效果有限。

该研讨将慢病毒基因医治联合低剂量白消安应用于8名SCID-X1患儿的临床医治。

因为重组不良,1号患儿于初次医治后12个月承受增强基因医治(停用白消安);末次随访时,2号、3号、4号、6号患儿已中止免疫球蛋白医治

中位随访时刻为16.4个月,成果显现,7名患儿医治后3~4个月CD3+、CD4+、天真CD4+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均趋于正常。载体刺进位点剖析示,多克隆形式均无克隆优势,意味着患儿继发白血病危险得到有用操控。其他1名患儿开始T细胞计数缺乏,但在停用白消安后,其T细胞计数逐步升高。

患儿医治后3个月内外周血T细胞(CD3+)、B细胞(CD19+)、NK细胞(CD3-CD56+)及骨髓样细胞(CD14+/ CD15+)均显着上升(图4.A~图4.D),图4.E展现了骨髓细胞中载体符号的改变趋势

患儿基因医治后取得有用免疫重建(图5.A、图5.B、图5.D中虚线为医治计划中界说的T细胞计数;图5.G中虚线为正常规模下限)

一起,一切患儿的感染均彻底消失,7名患儿的IgM水平趋于正常,4名患儿中止打针免疫球蛋白。

“这些接种疫苗的患者现在都是幼儿,这种疗法可以使他们具有免疫系统来制作满足的免疫细胞,以便他们在探究世界和过上正常的日子时免受感染。这在SCID-X1患者中尚属初次。”文章榜首作者兼通讯作者、圣犹达儿童研讨医院骨髓移植和细胞医治部医学博士Ewelina Mamcarz指出。

这一研讨成果显现,该疗法有助于促进SCID-X1患儿NK细胞计数正常化,可以在到达改进T细胞、B细胞功用的一起,下降继发白血病危险。

一起,这一研讨成果也为其他类型SCID(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腺苷脱氨酶缺点症)的基因医治供给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15408?query=featured_home

参阅特点:

[1] https://www.cbsnews.com/pictures/bubble-boy-40-years-later-look-back-at-heartbreaking-case/

[2]https://www.msdmanuals.com/home/immune-disorders/immunodeficiency-disorders/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

[3] 肖生祥, 彭振辉. 重症联合免疫缺点病发病机制和基因医治的发展[J]. 世界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 28(2): 79-81.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络授权

- End -

参与《医学界》读者调研
赢取精巧小礼品

女孩 细胞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