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 通讯员朱俊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你见过螳螂捕食的时分舞“大刀”的姿态吗?你见过甲虫和蜥蜴的对决是怎么样的吗?你知道角蛙和蝴蝶之间的故事吗?森林虫王和沙漠虫王PK,会有什么“必杀技”?11日,2019第二届广州生态昆虫艺术展在坐落海珠区工业大道南882号的创客公园展开,将继续到8月31日。
据了解,该展览调集了国际5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种昆虫、两栖动物、爬虫类等小动物,不少珍稀种类是初次在广州向市民展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探营看见,昆虫展向观众展出了五大洲不同的景象,其使用微景象造景向观众复原出现,别离包括亚马逊雨林、非洲大荒地、热带荒漠、南美热带雨林等。
据悉,活动的展览规划理念来源于成长与凋谢,展会调性偏天然色为主,棕土色加绿色,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比照,复原了天然的相貌。
“哇,迷你刺猬耶。”坐落展厅大门左边的各种动物招引了不少女孩子的眼球。爬虫区饲养员兼解说员李景涛告知观赏人员,非洲迷你刺猬最大也只能长到15厘米,可谓当之无愧的“迷你”刺猬。
李景涛有板有眼的解说招引了不少观赏者旁听,他们兴致盎然时还从李景涛手中接过蛇、蛙、蜥蜴等动物,摆起姿态耍帅。
在展览里,长有一张笑脸而赢得“豹纹守宫”美名的蜥蜴,让人看看便哑然失笑;长有一对勺子形“斗鸡眼”的瘦蛇让人忘记了惧怕;长有眼镜蛇般头颅的枯叶螳螂却叫人不寒而傈;还有国际上体形最大的牛蛙——非洲牛蛙,听说能够吃蛇吞鼠……
据介绍,这次昆虫艺术展集供给的上千种小动物,将分3次与市民碰头,其间不乏来自马来西亚半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肯尼亚的稀有物种,是广州近年来规划最大的昆虫艺术展。
此外,展览还与闻名211大学的师生精心策划,打造昆虫讲堂,集体会性、常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昆虫主题讲堂每天都能够不重复。“导师”们化身动物界的“瑰宝达人”,带给观赏者意想不到的美妙常识之旅。
问与答
展出的珍稀动物是否归于维护等级呢?
李景涛告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不归于,参展的动物全部是人工繁殖的第三代生物,不会有国家维护等级的动物列展。
哪些动物是观众们不容错失的?
李景涛介绍,打卡必看物种有中美刺尾鬣蜥、鬃狮蜥、独角仙、长戟大兜虫、叶虫(叶脩)、马来西亚扁竹节虫等;打卡必看标本物种有大蓝闪蝶、巴黎翠凤蝶、飞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