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修 “拳”扬文明
   来源:网络     2019年08月16日 05:06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

上周末,在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协会、江营业厅蓬江区蔡李佛拳功夫协会和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七十周年文武文明联展期间,记者来到“藏身”在一座祠堂内的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博物馆,一睹这个不为人知的“武器宝库”和其创办人的故事。

锈迹斑斑武器见证“侠义精神”

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博物馆坐落蓬江区篁庄大路18号篁庄村委会的欧阳氏祠堂内。

走进蔡李佛拳博物馆,记者看见馆内两边陈设着林林总总的武器,有刀剑也有蛇矛,有板斧也有打棍。“蔡李佛拳源自民间,所以,它的器械也与人们的日常日子休戚相关。”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协会会长、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博物馆馆长刘钜铭说,“常见的蔡李佛拳的器械共有62种,长凳、铁锄等都是蔡李佛拳的武器。”

刘钜铭告知记者,馆内现有藏品九大类共1400多件,其间包含启功先生及其弟子的真迹80多张,蔡李佛拳谱、药谱、古籍130多本,蔡李佛拳武器超越400件。“这些是清代的蔡李佛拳武器,极具前史价值。”他说。

记者看到,经历过年月,这些武器外表布满锈迹,但仍能经过它们回忆蔡李佛拳的前史。刘钜铭介绍说,这些武器之所以锈迹斑斑,除了由于年代久远,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多数是从水里打捞出来的。“在1839年至1940年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蔡李佛拳的祖师爷陈享义无反顾帮忙林则徐练习义勇水师。鸦片战役迸发,他也带领众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麾下,勇敢抗击外来侵略者,所以不少武器都沉入了水中。”他说,“这儿的藏品,有不少便是从当年发作战役的当地的水中打捞出来的。”

热心弟子努力宏扬蔡李佛拳

“树立这座博物馆是向长辈问候。”刘钜铭说。

刘钜铭与蔡李佛拳有特别的情结。刘钜铭七岁开端学拳,后来先后师从雄胜总馆蔡李佛拳第四代传人吕逸荣大师、蔡李佛拳第四代传人黄江师傅、蔡李佛拳第四代传人陈燊樵师傅,学习蔡李佛拳,并得陈燊樵师傅亲任为蔡李佛拳第五代传人。在研习蔡李佛拳的过程中,刘钜铭一向努力于推进蔡李佛拳的传承与开展。

近年来,刘钜铭战胜各种困难,设法筹资乃至自掏腰包,物色了篁庄欧阳氏祠堂,投入200多万元筹建、创办了蔡李佛拳博物馆,使其成为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协会、蔡李佛拳文武文明构思基地、蓬江区蔡李佛拳功夫协会的所本地和江门社区大学体会基地,以传承蔡李佛拳文明、宏扬侨乡功夫。“蔡李佛拳博物馆让海内外蔡李佛拳弟子多了一个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刘钜铭说。上周末举办的文武文明联展,就招引了来自江门、珠海、中山、澳门等地的蔡李佛拳爱好者。

“包含蔡李佛拳在内的我国传统功夫、功夫文明要传承下去,离不开年青人,特别是青少年的了解和参加。”刘钜铭说。

为招引更多年青一代爱上蔡李佛拳,爱上我国传统功夫。2017年9月,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协会在环市街道办事处和篁庄社区,对篁庄小学、丹灶小学等校园学生进行了6个月的蔡李佛拳功夫免费练习。2018年3月起,免费练习蔡李佛拳教练员20多名,为推行功夫进校园做好了第一阶段的师资预备;当年7月1日,协会与江门工作技术学院达到协作协议,从当年9月起,将修习蔡李佛拳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当年已练习学生2000多人。

文武兼修宏扬我国传统文明

在祠堂门口,记者见到挂着一块牌子,上写“江营业厅文武立异创业基地”。江营业厅蔡李佛拳协会在祠堂内建立练习基地,定时在此进行练习、授徒、功夫交流活动。当穿戴传统功夫服的年青人在祠堂前空位练武时,呼呼拳风和呐喊声,为这座陈旧的祠堂增添了一丝生机。“在欧阳氏祠堂建立蔡李佛拳基地,便是看中这儿的传统文明底蕴深沉,期望把蔡李佛拳与传统祠堂文明结合起来。”刘钜铭说。

营业厅 祠堂 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