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达人逐个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全杰 实习生张雨歆)垃圾分类正逐渐细化,不光要推动居民参与分类,还要推动分类精细化,提高正确率,提倡餐厨垃圾投放破袋等。素社街垃圾分类督导员肖小花所做的工作正是站桶督导分类,推行餐厨垃圾破袋投放。每月一次的垃圾分类培训,让她将更清晰、更精准的分类知识传递给居民,帮助居民逐渐养成破袋投放的习惯。
餐厨垃圾破袋习惯正在养成
在垃圾分类方面,肖小花所负责的是在定时垃圾投放时间站桶指导居民分类投放。从7月至今,她发现居民的分类正确率大大提高,分类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这都与她和同事们耐心沟通,认真指导的工作态度分不开。
最初开始提倡破袋投放餐厨垃圾时,有许多居民不理解。“居民早上可能急着去上班,手里拿着文件、包,再破袋弄脏手感觉非常不方便。”肖小花理解居民的感受。
于是,肖小花将破袋的重要性告诉居民。“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混入餐厨垃圾不就白分类了吗?”肖小花说,“分好的餐厨垃圾送去做化肥可能只需要一周的时间,但是塑料难分解,有塑料袋掺杂其中就阻碍了餐厨垃圾的再利用。”
督导员们也给分类得当的居民点赞来鼓励其他居民。“我们一看到分得很好,主动破袋的居民就会夸一夸,给他们点赞。”肖小花笑道,这样一来,许多“要面子”的居民更愿意花精力把垃圾分好类了,让他们从这件事上也能得到满满的自豪感。
误时投放点增压力
以240L一桶来计算,当前肖小花负责的小区一天约产生8桶其他垃圾,不到2桶餐厨垃圾,而其中一部分是需要肖小花和同事们二次分类的。
“定时投放点有我们站桶都分得比较好,但是误时投放点我们往往需要二次分类。”肖小花解释道。
二次分类给肖小花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对1桶垃圾进行二次分类耗时约1小时,由于使用工具缺乏灵活性,肖小花和同事们都是用手进行分类,牙签、碎玻璃等物品总是会划伤他们的手。
刚开始做二次分类工作时,肖小花很难忍受垃圾产生的臭味,“一开始饭都吃不下,现在习惯些就好多了。”同时,她表示,“垃圾分类开展以来虽然工作更辛苦,但充实,也是做对环境有益的事。”
垃圾分类的任务艰巨,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前行。肖小花表示,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是必须做的,它可以为子孙后代们带来更好的环境。万事开头难,她对垃圾分类的开展有信心,也希望尽她所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