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城市记忆 赤子乡情” 的书画摄影雕塑作品展在广州逢源街文化站举行,浓浓的“西关风”“街坊味”引起街坊的争相观看。记者获悉,这场作品展的作者是来自广州市第十中学的两位校友——书法家吴国华和雕塑家黄河。
广州的荔湾区上下九路、宝华路、逢源路等地,被叫为老西关。吴国华和黄河在这里出生、成长、求学,始终眷恋这里的“西关风”和“街坊味”。“城市在快速发展,这里仍然有广州的浓浓人情味。” 吴国华说。
吴国华曾经跟随岭南大学者商承祚、书法家秦咢生和麦华三等名家学习书法,是岭南着名书法家董百振的弟子。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他,早年赴澳大利亚悉尼,一直坚持书画艺术创作。他在广州市第十中学的校友黄河则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到澳大利亚留学后,雕塑作品获得当地的多个大奖。当他们在“家门口”举办书画展的消息传出后,各路街坊和同学都前来叙旧和观展。“来看展的朋友都说这是一场接地气的、有温度的展览。”
“写好字并不难,只需三两年功夫。但写好书法却是另一回事。”吴国华笑称自己练习书法的原因,除了兴趣,还因为自己是体育科班出身,而许多人对“学体育的”有一些误解,认为大多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此我很不以为然,所以学习设计,参加文艺演出,参加社会活动,目的只有一个——丰富自己,提升自我。”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对体育学、人体学的理解融入书法中:“前辈们要求注重‘筋骨’,特别是学‘颜筋柳骨’,但既然有筋骨,就更应该有血和肉,只有把‘筋骨’‘血’‘肉’的关系都解决好了,书法才是完美的、丰满的、有个性的、有灵魂的。”
“如何从构思、布局、章法、行气、字构、落款等完美地配合内文,很好地去完成一幅书法作品,需要一辈子苦心经营。”吴国华说,以行草书为例,当作品的黑白布局合理,首、尾字呼应,作品有着眼点,落款、印章美妙等因素合力,作品才算得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