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28年转业扶贫,他为什么在毕节两次流泪?
   来源:网络     2019年12月18日 04:54

当夜色渐渐降临在收割已久、布满稻茬子的稻田上,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耀泓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加工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金黄色的南瓜如小山一样栈放在车间里,过去靠天吃饭的贫困农户摇身变成产业工人,熟练地操作着烘干和磨粉打粒的生产线……然而直到去年12月,在织金县130万人口中,仍有13.33万是贫困人口。织金县是广州对口帮扶的贫困县。

“南瓜深加工品生产线年后就上线了,我们织金的南瓜除了供粤港澳大湾区,还出口日本韩国。”12月11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祝团长”的织金县副县长祝武峰自豪地告诉记者。

祝武峰,广州市花都区芙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3月,刚刚脱下军装的他马不停蹄地奔赴了贵州省织金县成为挂职副县长。“矢志不渝为初心,不问小我功何名。唯有埋头干实事,决胜贫穷得始终。”出发之前,他给自己写了一首诗。

初到织金县,祝武峰就用踏破铁鞋式的走访到各个贫困村进行调研,用雷厉风行的实干风格给当地脱贫工作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他带领帮扶团队从广东引进企业合作,为织金县打造了“脱贫菜”“脱贫水”“脱贫绣”“脱贫油”等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泪洒贫户家,拉来战友亲人资助七贫儿

只需要跟祝武峰聊几句,就能明白当地群众为什么称他为“祝团长”。他身姿挺拔、步履铿锵、说话中气十足,看不出已年近50岁。28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踏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言谈中,祝武峰对各项产业、脱贫数据熟稔于心,一听就知道他长期深扎一线。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有泪不轻弹的硬汉在谈起初到织金县走访贫困户的经过时,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探访的贫困户有三个孤儿,三个男孩只有3、5、7岁,失明的爷爷76岁,奶奶75岁。“奶奶一看我来了,立马叫三个孙子排队给我敬礼!而9月秋凉天,这三个孩子还是赤脚!”祝武峰忍不住流下心疼的眼泪,当即拿了3000元给孩子们,“这一幕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

祝武峰还发动了身边亲朋好友战友一起帮扶织金县的贫困儿童。在花都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帮扶活动中,祝武峰碰到7个低保家庭的女孩。“我走上前问情况,孩子们还没介绍情况就哭”。其中有一个女孩告诉他,自己3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精神不正常,由叔叔抚养,“可5年前叔叔打工受伤,婶娘没抛弃我。”祝武峰一听到这句“没抛弃”,当场就承诺“叔叔帮你承担生活费”,立马打电话给战友、亲戚,建立了一个资助群,承诺资助7个女孩每人每个月500元,一直到她们读完大学。

“我也出生农村,但到织金之前,我没想过人们生活得如此艰难,贫困程度跟我家乡25年前差不多。”祝武峰说,织金县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触动了他的心,他决心要为扶贫事业做一份贡献。

日夜在一线,让企业安心扎根经营

为此,祝武峰踏遍织金县各个贫困村。调研的过程中,他被当地干部群众强烈脱贫的愿望感染。“我看到,村里大多是中老年妇女留下干农活,小孩也在干农活。南瓜收摘,一个小孩背筐一个小孩摘瓜,非常辛苦,也反映出当地人民很想通过努力劳动改变生活境况。”

为什么人们如此勤奋,还没摆脱贫困呢?祝武峰观察到,当地老百姓以农业生产为主,种一亩玉米,收益只有四、五百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改变当地的农业种植习惯,而且作物必须‘短平快’,农产品生长周期要短,产量要稳定,绩效要快。合作的公司对口的帮扶要长期稳定。”祝武峰说。

为此,祝武峰必须寻找拥有高技术、具备创新意识的农业企业进驻织金县,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但当初祝武峰找到耀泓董事长曾爱生时,曾爱生颇为犹豫。

曾爱生担心当地的营商环境,担心当地老百姓的观念和能力,“转种南瓜是需要说服工作,需要学习技术的”。但曾爱生也看上了织金县种植生产高品质蔬菜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曾爱生更看重了祝武峰这位县领导。“早在2016年一次招商引资会上,我就感受到他的实干风格。”最终在祝武峰协调争取各项配套和政策的情况下,曾爱生笔投入超过6000万元,从种植基地到初加工厂到销售渠道建立了全产业链。

在曾爱生眼里,祝武峰不仅是一位副县长,而还是一名“团长”。“他雷厉风行、不讲情面的风格依旧是军人作风,他能当着我们面批评当地干部;他来到织金就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凌晨1点一样接电话解决基地营建的问题”,曾爱生动情地说道。

“我们都还是喊他祝团长,他是真的把扶贫产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而不是联络引进以后就不管了。没有他不计回报地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扶贫一线,我们企业肯定无法像现在这样扎根。”曾爱生感叹。

一谈到“祝团长”明年一月份就三年扶贫期到了要回花都,见过风浪的曾爱生依旧红了眼眶,“非常不舍得。一个好干部,真的会让一个地方改头换面啊。”

建“四脱”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造血式”支撑

目前,耀泓农业在织金县1276亩的蔬菜大棚示范种植基地,10万亩订单南瓜种植直接覆盖织金县30个乡镇,农户每亩地纯收入1300元以上,带动当地4万多名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耀泓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加工基地是曾爱生在织金县的最新项目,也是祝武峰的心血结晶。“我在织金县流过两次眼泪。第一次眼泪在三个孤儿家,第二次流泪就是为了推动这个基地项目。”祝武峰告诉记者,做成一件事很不容易,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引进的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一条上级领导发来确定支持的短信让他再度流泪了。

为什么要坚持走产业扶贫这条不容易的道路呢?祝武峰解释道,一个地方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既是立足当下,在最短时间带动老百姓增收脱贫,也是计划长远,为脱贫后的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为了给织金县“造血”,祝武峰带领花都区帮扶团队为织金县打造了“四脱”产业。一是“脱贫菜”产业,通过种植、加工、销售高品质蔬菜,让当地老百姓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提高了收入。二是“脱贫水”产业,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引进东莞一家企业,在织金县生产矿泉水。其中,7.5L袋装的提取0.2元扶贫资金,瓶装的提取0.01元/瓶扶贫资,实现了每年40万元固定分红,同时还有每年350万元收益给当地。

三是“脱贫绣”,引进广州电商企业唯品会参与帮扶织金,签订1000万元的年度蜡染刺绣生产订单,3000多名织金绣娘在家中就能就业,一个月能有2000至3000元的收入,实现“非遗文化 电商”的联姻。祝武峰还联系花都区人社部门出资35万元作为绣娘培训经费,培训贫困绣娘170多名,四是“脱贫油”产业,引进广州一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能通过处理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目前在织金县已安装了300多台设备,第二个基地营建好后,能解决约400人的就业。

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祝武峰如数家珍。面对三年扶贫到期在即要离开织金县了,祝武峰也是百感交集,“即使撤离一线,我也不会撤出战场,在外围继续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织金县 女孩 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