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广州市白云区举办“白云工匠培育工作室”创建工作交流会,广铝集团企管部工匠培育工作室获得授牌。至此,全区“白云工匠培育工作室”数量已经达到18个,涵盖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
“在白云区总工会、江高镇总工会和我们集团工会的联合推动下,我们成立了工匠培育工作室,职工个人成长平台和企业交流创新发展平台都更加宽广了。”参与本次交流活动的白云电器工匠培育工作室代表李东瑞感慨地说道。
据理解,今年初,白云区总工会紧扣粤港澳大湾区营建,白云区“1358”发展思路,在全区发掘具有产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18家企事业单位先行先试,首批授牌成立“白云工匠培育工作室”。半年多来,各个工匠培育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育方案,举办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创建经验和工作成果,为白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打铁”工匠提案为企业增收逾十亿元
周启清,1983年加入胡氏铁铺,是白云第一代打铁追随者,也是白云电器工匠工作室的精英工匠之一。周启清说,“我们企业从打铁创业起步,发展到一家集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积累和沉淀,形成了铁的意志、专心专注、团结协作的打铁精神,其本质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工匠精神。”
据介绍,白云电器工匠工作室弘扬打铁文化,尤其重视“传帮带”作用的发挥,通过“师承制”“一拖二导师带生”培育模式,鼓励技能熟练职工和技术骨干担任导师,结合技术攻关项目和高难度的生产任务把技能传授给新员工,并传承企业共同信奉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将新人逐步培养成技能精湛、业绩优良的基层管理储备干部、业务能手,为“工匠精神”赋予了时代的内涵。
“我们公司把工匠室工作纳入管理范畴,每年10月开始制定次年的工匠培育目标和经费预算。”白云电器技术中心工匠培育室负责人介绍,企业以“工匠培育工作室”为载体,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仅今年1-9月,职工的合理化提案取得效益预估达到12.89亿元。
工匠带头人日常工作拍成微课堂
机务维修,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作为九元航空的工匠带头人,如何从单打独斗变为团队聚力是工匠培育工作室领头人江志杰常常思考的问题。“机务维修技术门槛很高,知识的更迭异常迅速,遇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光靠个人的力量常常会遇到瓶颈、难以推进。”江志杰说,有了工匠工作室,头脑风暴随时在上演,大家一起查找国内外前沿资料、提出解决思路,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江志杰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江志杰工作室。“为了提高培育效果,我把日常工作拍摄成微课堂,分为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新员工可以完整学习最新的维修知识。现在通过工匠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司更是打造了一支符合自身运行特点的维修人才梯队,为祖国民航强国战略贡献绵薄之力。”
工匠创新企业专利居行业之首
创新突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也参与了此次创建活动。“公司非常看重工匠培育工作室的营建,搭建了人员组织架构,设立了专项经费保障,制定了阶段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主管技术的黄恒超经理说,“截止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70余件,位居行业前列,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行业第一。公司研发团队还荣获白云区创新领军团队荣誉称号及创新标杆企业称号,成为密封胶行业的领头羊。”
目前,“白云工匠培育工作室”创建工作已纳入区委区政府的云聚英才计划。白云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区总工会将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扎实做好“白云工匠培育工作室”创建工作,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加工作室数量,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努力打造各行业工匠领军人物,推动白云区各产业各行业职工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为职工个人成才、企业发展壮大,白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