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小区撤桶率百分百,未来将建8座标杆式垃圾压缩站
   来源:网络     2019年12月21日 16:53

记者理解到,增城区推进3个示范镇街、30个分类样板居住小区、8条示范村和2个示范市场创建工作,大力推动216个居住小区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目前全区撤桶率已达百分之百,新建楼盘一律推行楼道撤桶、定时定点投放。

据介绍,接下来增城区将营建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棠厦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等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营建8座环保标杆式压缩站,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

垃圾分类与人居环境相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增城区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在市民中掀起一波垃圾分类热潮。据介绍,增城区不定期在学校、商场、广场举行专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82795次入户宣传,持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四进”宣传活动,共举办1783次学校、家庭、社区实践活动,开展166场次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举办12场以“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

小区撤桶率百分之百是如何做到的?记者实地走访增城区新塘镇顺欣花园。记者在顺欣花园看到,小区门口的栏杆上、小区内的草丛中都张贴有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垃圾分类知识等属性,除此之外,步道旁的建筑物喷涂垃圾分类标语“垃圾分类靠大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步道上的四颗球形挡车石也涂上了四种垃圾的图案。

“现在走到哪都能看到宣传标语,不分类扔垃圾自己都不好意思。”增城区新塘镇顺欣花园的住户吴阿姨告诉记者,小区的垃圾分类氛围很热烈,随处都能见到宣传标语,小区也会举办宣传活动,自己也是在参与活动中学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顺欣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在人流密集处设有社区垃圾宣传栏2个,举办各类大小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0次,共吸引近4200人次到场参加,派发宣传册约4000份、活动纪念品400余份、游戏奖品150余份,“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被评为第三批传统古村落的新塘镇瓜岭村是增城区垃圾分类8条示范村之一。走进瓜岭村,记者看到村内道路整洁如新,村口的电子显示屏每日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视频,路边的垃圾桶和部分建筑物都“上了妆”,或喷涂或张贴各类垃圾宣传的标语和动画。瓜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程电波说,“我们将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相融合,让村子变得又好看又干净,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不好意思乱丢垃圾,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据理解,瓜岭村拥有500多年历史,现存有近两百栋明清建筑民居群,程电波表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瓜岭村营建美丽乡村,2020年该村将完成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并积极推动3A景区申报验收工作,届时整体村居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返现奖励与评比机制,提高市民参与度

垃圾分类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除了在群众中宣传推动外,如何让群众主动学习并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也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记者理解到,增城的各个社区、村居通过一定的返现奖励和评比机制,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区全力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促进市民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构建广泛的社会动员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在顺欣花园的误时投放点,摆放着一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错过投放时间的住户,可以在误时投放点的回收机内投放垃圾,机器会根据垃圾重量返还一定金额的金钱。正在桶边指导分类的督导员周锦胡表示,这台设备可以回收四种不同类型的垃圾,且都可以返现,这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住户,激励他们主动来投放垃圾。

据介绍,小区升级改造32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并将3处误时定点投放点升级为智能垃圾收集设备,住户可以在这里投放四种垃圾并获得返现,在餐厨垃圾内还有破袋装置,住户在投放餐厨垃圾时可通过装置轻松完成破袋。除此之外,智能回收设备还配备人脸识别功能,首次注册的住户下次无需掏出手机,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轻松完成认证。

瓜岭村除了配备有这样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还通过定期评比提高村民的参与度。记者在瓜岭村看到,部分村民门口挂着“卫生先进户”的铭牌,程电波表示,瓜岭村定期对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制定垃圾分类评比办法,同时,设立工作荣辱榜以及保洁员评优栏,每月对村民的垃圾分类工作以及保洁员工作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开,提升村民、保洁员对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将打造8座标杆式垃圾压缩站

据统计,2019年年度增长控制量是66.5万吨,到目前为止,增城实际总垃圾量是41.79万吨,生活垃圾减量化初现成效。记者获悉,增城区明年将继续完善终端设施营建,营建第六资源热力电厂、标杆式垃圾压缩站等先进垃圾处理设施。

增城区目前每日的餐厨垃圾共72.12吨,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在各镇街压缩中转站经初步脱水后,运往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进行应急焚烧处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有序推进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营建,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棠厦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焚烧处理能力3000吨/日,生化处理能力450吨/日。

同时,垃圾压缩转运系统工程纳入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加快推进, 增城全区7镇(街)将营建8座大型标杆式垃圾压缩站,今年年底完善相关手续,明年初全面动工营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增城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

思考:两网融合度有待提高

记者发现,在撤桶率百分之百、生活垃圾减量化初现成效的背后,还存在环卫收运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度不够等问题,增城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仍有值得提高的地方。

“部分市民、村民习惯把废纸箱、废报纸等可回收物自行卖给社会回收人员,难以从源头上全面收集。”增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由区供销社统筹处理,目前区供销社是把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与工业垃圾混合处理处置,无法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这也导致了两网融合度不足的情况。

对此,增城区城管局总工程师钟观福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强网点营建,加强区供销社与各镇街沟通联动,整合、规范各村现有的回收网点;同时,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处理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区连锁经营,“只有打通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链条,加强环卫收运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有效融合,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开展。”

垃圾 增城 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