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网络     2019年12月27日 20:53

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发布第四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从医从教70年的肿瘤化疗医生管忠震、坚持十余年下乡义诊的心血管医生廖新学、伶仃洋边守护健康的海岛医生王桂湘、以爱防“艾”的宋本莉、“超级义工”邹德凤等,现场讲述了自己践行崇高医德、服务百姓健康的故事,并与网友交流互动。

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中国文明网联合开展的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活动,按照网友推荐、点赞评议、有关部门审核等程序,每月推出约10名入选人物。活动自2017年6月启动起来,共推出312名个人和12支团队,走进不同城市和医院举办12场交流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引导医务人员修医德、行仁术,倡导全社会尊医重卫,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好评,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管忠震:“我愿做灯塔”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

87岁的管忠震教授穿着全套西装出席,以表庄重。他一上台,底下很多年轻医生就边鼓掌边低呼:“偶像!偶像来了!”

管教授可谓鼎鼎大名,被誉为国内化疗界“北孙南管”中的“南管”。

他回忆,20世纪50年代,他刚从医不久,进入内科化疗组,是我国最早一批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人员,见证着我国化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管教授的研究,尤以基础药物研究成果显着:最先在国内报告阿酶素的临床应用经验,在国内率先进行顺铂的临床研究,以及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双环铂等新抗癌药物的研究。他摸索出何杰金氏病治疗的“中国模式”,挑战了当时世界通用标准,成为现在最普遍使用的临床治疗模式。

他重点聊起了何杰金氏病治疗:

1982年,他与其他4名中国医学研究者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他是第一次参会,非常吃惊地看到,日本竟然有50位研究者参加,整整是中国研究者的10倍!从此他立下了“强壮我们的研究队伍,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心愿。

当时国际知名的肿瘤治疗还是主张术后放射治疗,在又名霍奇金淋巴瘤的何杰金氏病治疗上,管忠震发现,为了查清肿瘤是否扩散到结外器官、组织,常常把肚子打开,把脾脏部切掉,探查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把肝脏做活检。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管忠震另辟蹊径,埋头钻研,探索出“不做探查,而以全身化疗治疗为主”,不仅简便,减少患者痛苦,还节省大量医疗费用,这一主张在第19届国际癌症大会上做报告。这也是中国的肿瘤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他提出的何杰金氏病的“中国模式”,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和认可。

管教授说,创新与求索,才有医学进步,“我已年长,年轻一代是新的希望”,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接班人,帮助他们成长,超过自己,为了我们的医学能与国际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不断创造自己的好经验,他愿意做灯塔。

据理解,管教授的学生们,今日大多已成长为全国各地肿瘤化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廖新学:那筐红薯被他视作很棒的褒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党总支书记、心内一科主任

在患者的眼里,廖新学是“廖教授”,更是让人信任的“义诊医生”。

从医29年的他,已经连续17年,每年组织一次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五华县大型义诊;连续4年,他坚持每月1次组团式到兴宁市鸿惠医院帮扶,连续2年多,坚持每月底组团到五华县龙村卫生院义诊……“义诊医生”让远离都市的人们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廖新学总是说,他“做良医是第一位”的信念,传承自老师——“体外反搏之父”郑振声,从医不可有私心杂念,要有仁术,要有耐心,要足够关注细节……这些,他不打折扣地践行至今。

在廖新学看来,病人就像是“落水者”,而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因此“技在于高更在于德,术在于巧更在于仁”,时时刻刻视患者如亲人。

他特别记得有一次义诊返程,车辆没出村,被村民拦了下来,难道还有村民需要看诊吗?下车一问才看到,村民扛着一筐自产的红薯,执意要送给“义诊医生”,廖新学说,永远不会忘记那筐红薯,那是很棒的褒奖!

王桂湘:海岛医生一守32年

广东省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第五任院长

珠海桂山岛,位于香港、澳门、珠海之间的伶仃洋海域,与香港最近的地方只有3海里,距离珠海香洲区港口15海里。

在这里,文天祥写下了着名的《过零丁洋》,而海岛医生王桂湘则在这里一守32年了。

桂山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桂山岛唯一的一家医院,目前连同王桂湘在内一共有12名医务工作者,其中医生有6名。他们一起肩负着岛上所有群众的卫生安全健康。

海岛常常遇到恶劣天气,正是王桂湘和同事们最紧张的时刻。2017年8月,台风“天鸽”登陆海岛,在水电、通讯全无的情况下,王桂湘带领着全院医务人员治疗了20多位不同程度受伤的岛民。

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当时卫生院的大门都被风刮跑了,门铃用不了了,担心无法及时接诊岛民,王桂湘干脆把床搬到医院门口,守着和衣而睡,一待就是三天。一位脖子被割伤的岛民,情况危急,送到时电力还没恢复,他和同事靠着手电光线应急手术几个小时救治,保着性命到第二天转送市区医院进一步救治。

王桂湘说,很羡慕从医70多年的老前辈,要向他们学习,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直守着海岛,继续为岛民健康服务。

中国 海岛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