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OOF
神仙姐姐不止出现在娱乐头条的新闻里,还会出现在学术期刊的文章里。
自从「不知知网」的翟博士彻底打穿了娱乐圈和学术圈的次元壁,大众对学术期刊的关注也越发向着吃瓜心态的幸灾乐祸转移。
10 年前的期刊论文引发关注
今年年初,有网友挖出一篇曾发表于山西省级法制类期刊《政府法制》的文章,引发围观。该文题为《本人娶刘亦菲的可行性报告》,刊登于该杂志 2010 年第 36 期 22 页, 作者在文中写道:
尊敬的领导:
首先鄙人要严正申明,鄙人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鄙人的身世也是绝对清白的!鄙人每次见到刘亦菲娇美的面容都惊为天人: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鄙人对伊的感情苍天可鉴!天可崩,地可裂,此情不可灭!
鄙人呕心沥血耗时 7200 秒,翻遍诸多法律文献,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后终于得出以下刘亦菲成为我老婆的可行性研究成果。
随后就是 10 条「可行性研究成果」,也就是让刘亦菲成为老婆的 10 个理由。
图源:期刊截图
从当期杂志目录来看,该文属于「幽默」栏目,是用来填补版面空白的「豆腐块」。类似的小笑话在这本杂志中还有不少,严格说来并不算论文。
同一期杂志的另一篇「幽默」文章
(图源:期刊截图)
经检索,这篇《本人娶刘亦菲的可行性报告》最早来自网络恶搞,标题略有出入,作者已不可考。某论坛 2005 年 8 月 16 日的一个帖子是目前能找到的较早版本,但依然标注为转载。
图源:某论坛截图
有趣的是,论坛帖子的第四条的描述为「她姓刘,我姓魏」,与最终刊发的版本中「她姓刘,我姓王」有所出入。
我们进一步检索还能发现,对姓氏的表述还曾出现「她姓刘,我姓鲁」等版本,猜测为网友转载时根据自己姓氏更改所致。而期刊中「她姓刘,我姓王」的版本大约在 2008 年开始于网络流传,这也和最终刊发版本基本一致,但略有删减,想来是为了照顾期刊版面的大小。
有意思的是,早在 2007 年,就已经有网友站在刘亦菲的角度对这篇网传文章进行了「回复」。可惜, 《政府法制》没有把这两篇文章背靠背刊发,不然想必更加相映成趣、别有风格。
刘亦菲对《农民娶刘亦菲可行性报告》的回复
(图源:某论坛截图)
《政府法制》的前世今生
说完文章,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刊登文章的期刊。 按照 CNKI 的信息,《政府法制》创刊于 1990 年,但百度百科检索结果显示创刊时间为 1992 年。
图源:CNKI截图
虽然 CNKI 和百度百科均注明期刊主办单位为「山西人民出版集团」,该杂志社的独立法人却是「《政府法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注册于 2011 年,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许可,以每 5 年为单位获许出版《政府法制》杂志,且 号称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宣传依法行政的大型综合性」法制刊物。
2014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 7 起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政府法制》上榜;
2012 年 3 月,山西《政府法制》杂志广告经营人员史向军等人采访调查山西某煤企员工死亡事件,收取企业 3 万元「宣传费」(事后退回)。此外,该刊还存在记者从事经营活动、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记者站、杂志社向记者站摊派发行任务、私发滥发新闻采访证件等问题;
2014 年 9 月,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依法对该刊处以停业整顿 2 个月的行政处罚,并责令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017 年,《政府法制》杂志社因合同纠纷站上被告席。
官司虽然不少,工作却没耽误,杂志的组稿很积极,一直在疯狂扩版。
2002 年以前该杂志为月刊,一年 12 期;2003 年改为半月刊,一年 24 期;2009 年改为旬刊,一年 36 期。 期数增加,页码依然是每期 60 多页, 短短 7 年内就完成 3 倍扩版目标。就是不知道随着杂志版面增加,收取的版面费会不会增加。
2011 年,CNKI 停止了对《政府法制》的收录。 2020 年 1 月 16 日,《政府法制》杂志的工作人员在回应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早年管理不规范现在管理规范了,幽默属性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幽默类也可以发。」
中文奇葩论文多如牛毛
如今,在 CNKI 里再也找不到这篇《本人娶刘亦菲的可行性报告》。为了照顾广大群众吃瓜围观的需要,我们还是找到了下载这篇「神文」的办法:在 CNKI 找到这篇杂志主页,输入关键词「10 万元」即可点击下载。
中文期刊的文章水平历来被人诟病,写神仙姐姐的文章也只是冰川一角。
今年年初,《冰川冻土》2013 年刊发的「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论文也曾刷爆中文网络。
网友还找出了这篇论文的作者徐中民先生传授论文写作心得的 PPT。在前言中,徐博导开篇便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尔后分门别类地介绍写中英文论文的抄袭技巧,什么主体语境「赋、比、兴」,写作技巧「化妆法」、「掺沙子」、「换完汤」等等。
不得不说,徐老师确实跟学生讲真话。至少他自己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论文教学 PPT 中的各种套路。当然,取得的结果也是相当可喜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令人嫉妒——虽然论文被撤稿,但是下载次数惊人,接近 6 万次!
不过,人红是非多,期刊主编、被文章赞美具有「崇高感」的导师程国栋院士随后引咎辞职。
都说师徒如父子,导师崇高感一文曝光不久,一对父子的尘封旧事也被 yesterday once more。
《银行家》杂志前任主编王松奇与其子王青石在金融类核心期刊上开辟专栏「父子集」。儿子作文,老子书法,这个专栏愣是持续开了 4 年,一直到网友将之公诸天下才停止更新。
还有一篇撤稿论文也鼎鼎有名。此前,量子概念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用,比如收智商税的「量子速读」。 有人独辟蹊径,把量子纠缠与针灸结合到一起研究,提出「父母生病给子女针灸」的一整套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设计实施了临床试验,得到了「呈正相关」的统计结果。
不过,这篇以「学术争鸣」形式刊发的论文目前已撤稿,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后续的临床试验报告。
还有一些没有撤稿的论文,乍一看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比如这篇《够级策略在油气勘探分析中的体现和运用》。打扑克牌的够级策略和油气勘探这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居然正儿八经地说出了所以然。
论文先介绍了「够级」这一山东人民喜闻乐见的牌类游戏,然后将够级方法与油气勘探的关系做了类比,最后把 12 条够级策略中体现的智慧一一对应到油气勘探中,相互印证娓娓道来。
不得不说,该论文不但是对油气勘探策略的讨论,更是对够级游戏的全面普及,文章作者对够级一定是真爱。
检索结果显示,作者曾在青岛求学,看来还是跟山东有渊源,难怪选择了这种山东人民喜闻乐见的游戏作为论文主题。不过,百度百科对这位中国一流的页岩气专家「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品」的介绍,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主要成就:发表《够级策略在油气勘探分析中的体现和运用》,代表作品:《够级策略在油气勘探分析中的体现和运用》
为何中文灌水论文屡禁不绝?
每次论文事件热议,相关制度就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
由于论文与职称的硬性挂钩,论文发表关系到几乎每个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医生的能力应包括临床、教学和科研三个方面。但相比于其他两者,科研最容易通过论文数量和档次进行量化,也最容易为单位的统计报表添砖加瓦,因此在职称评定的实际操作中,利益的天平便纷纷向论文发表倾斜。
目前,论文比较的核心并不是学术水平的比较,而是期刊水平的比较。以最流行的影响因子为例,这个指标实际是衡量期刊水平的因子,跟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术价值无必然联系。当西方评价英文期刊的标准被引入国内,风靡学界,中文期刊却因缺乏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互较中败下阵来。
十多年前,很多学校还把优秀中文期刊认定为重点期刊,几乎所有自然学科都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当成最高档次的期刊。
如今,各大医院都盯着 SCI 期刊,对发表论文的奖励也都明码标价,依照分区和影响因子排出座次。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早已没有中文期刊的一席之地,有条件的看 SCI,没有条件的也拼了命拿最好的成果发 SCI,中文期刊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自然很难以中文发表。最后,中文期刊就成了「灌水重灾区」。
此前,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曾告诉丁香园:「我能明显感觉到国内的医学领域非常重视科研,并且和国际挂钩,这是可贵的进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感觉国内非常看重 SCI 文章,甚至到了有点过于着迷的程度,我想这个现象恐怕和国情有关。」
「我不认为每个医生都应该搞科研。我们应该创造机会引导、支持医生搞科研,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探讨和解决临床的难题。医生搞科研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给病人解除痛苦,而不应该是发 SCI。 强调临床、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好事,但是如果纯粹以 SCI 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成绩和前途就不太合适。 」吴息凤教授表示。
2 月 17 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其中第七部分专门提到要「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理应坚守底线,不能搞成逗乐解闷儿的开心果,不能搞成父子唱和的文集,更不能搞成阿谀拍马的留言板。
道理都很简单,但 中文学术期刊将往何处去?离开了 SCI 相关指标,我们目前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好的评价标准?国内同行评议能否做到只能看学术不看情面?「一刀切」地「唯 SCI」和「一刀切」地「废除 SCI」之间有区别吗?这些问题依然难以回答。 (责任编辑:gyou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