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晖入局互联网医疗,医药保实现互通
   来源:网络     2020年07月01日 20:53

今日,国内领先药企瀚晖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晖制药)宣布与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聚焦慢病预防、治疗和管理,共同推进数字医疗创新,让更多医生和患者获益。

01

联网+慢病管理”

助力建立慢病防管治服务体

通过这次联手,瀚晖制药将通过微医平台探索建立相关治疗领域慢性病健康专区,利用在线义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方式,为患者在线提供医疗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打通互联网诊疗服务闭环;还将探索与健共体结合,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水平,提高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各地医保基金和患者就医用药负担。

瀚晖制药首席运营官胡志强先生表示,双方开展战略合作旨在通过数字健康平台,重点关注并打通呼吸,心血管等慢性病服务供给侧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医药保互通”的慢病防管治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02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双方将以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基于互联网医疗展开项目运营,支持数字健康服务平台重点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共同参与微医相关治疗领域的项目筹备,及相关治疗领域的项目运营。

瀚晖制药首席运营官胡志强先生表示,在微医平台技术优势以及数字健康平台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瀚晖将会以医药行业长期累积的优势支持微医在医疗资源、市场资源的开发,支持微医落地相关治疗领域的慢病管理项目,对微医互联网医院项目方面,提供线上/线下运营支持和资源协调。

“作为国内领先的制药企业,瀚晖制药在生产、研发、产品学术推广等方面有着深厚积累,而微医集团在健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丁海桓女士表示 ,“我们非常看好这次战略合作,并期待强强联手,通过数字化创新和赋能,为患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共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切实落地。”

03

布局互联网+医疗,瀚晖制药同时发力

事实上,瀚晖制药与微医集团的强强联手,反映的是“互联网+医疗”在整个医药生态权重越来越高的事实,尤其是 对慢病防治体系的赋能更是得到了行业足够的重视,成为趋势性的行业新形式。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有数据显示因新冠疫情原因,今年前3个月,国家委属医院互联网诊疗业务同比增长17倍;疫情期间,各医疗互联网企业访问量、就诊量、交易额持续高涨……

在此之下,制药企业重视线上业务拓展的顺势而为显示出企业对政策、行业趋势的敏锐性。与此同时,瀚晖制药也发力线下,以医共体为切入点,在专病、慢病领域发力、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提升区域慢性病管理水平,完成制药企业帮助患者、并实现节约医保资金的目标。

瀚晖制药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互通,将大大提升“相关治疗领域”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与优质药品的可及性。

关于瀚晖制药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由原国内领先药企「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更名而来,2017 年 11 月 11 日,高瓴资本接替辉瑞股份与海正药业开启新的合作篇章。瀚晖制药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承“患者至上,品质为本。创新变革,追求卓越。诚信合规,成长共赢。”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探索及提供最优质的药品及疾病解决方案。瀚晖制药未来将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生产和推广优质优价的原研药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品牌仿制药,并继承和延续原辉瑞体系的质量及合规要求。瀚晖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在抗感染、心脑血管、糖尿病、抗肿瘤等多个领域形成长期战略合作。瀚晖制药是一家能够提供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注册、进口、分销、推广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并拥有符合FDA认证的生产平台,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国内领先制药公司。瀚晖制药是中国制药业营收 40 强之一,2019年实现营收42.99亿。

关于微医集团

微医是国际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健康平台,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由廖杰远带领团队创建于2010年。微医以“健康有道,就医不难”为使命,十年来始终致力于通过创新和科技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守护亿万人健康。微医核心业务覆盖医疗、医药、医检、健保等领域,是行业内唯一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数字健康平台。微医以开放的“微医云”平台为基础,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帮助各地打造“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数字健康共同体(HMP, Health Maintenance Platform),为广大用户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医疗和健保服务。

截至2020年6月,微医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7200多家医院,24万余名医生和超过2亿用户。

声明:

属性的合法性由作者或委托发布方承担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本文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 医疗 慢性病